区别
周五的手冲咖啡,如我所愿,手冲的时间控制在一分钟。当我觉冲得差不多的时候,看了一下秒表,还差几秒钟,所以我又补了几秒的水。我感觉流量控制得还行,是我计划中的萃取量。我的目标萃取量是120毫升。因为我默认我磨的豆大概就是8克,所以这刚好是1:15的粉水比,但实际上我又不确定我的那个量是不是8克,有可能会比8克多一点点,但估计不会到达10克。周五这个咖啡。巫师2.0磨了15圈多一点,就粉量来说,也达到了我的目标。周五的时候,当我进行浇水时,我已经尽量控制用蚊香渐变的方式注水,而且相比于前两天离滤杯壁的距离更近了,最终出来的效果是那个粉坑大体形状跟前两天差别不大,最大的差异我感觉是粉墙比前两天薄一点点。所以是不是如果不采用分段式的手冲,我就做不出锥形的效果呢?因为连续三天我做出来的都是好像在粉堆里挖挖出了一个U型的坑,因为周五粉墙比之前薄了一点,所以周五粉坑的深度没有前两天那么深。虽然我使用的那个手冲壶已经有一定角度,但显然也是手冲壶之中最便宜的那款,所以水流注入的时候不完全是垂直的。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很难控制的地方在于因为我只用8~9克的粉,那个粉的量倒进去只有1~2人份滤杯的1/3,如果是15克粉倒进去,那会是滤杯的1/2,甚至多一点点。这就导致了在我一开始闷蒸又或者在后期注水的过程中,我可以操作的面积很小,尤其是在闷蒸的时候。后面当液面提高了,我画圈才可以稍微大一点点,但无论如何,相对于15克粉来说面积还是小。
粉坑的形状差不多冲出来的咖啡也差不多。趁热的时候,一过滤出来摇晃之后,入口感觉刚刚好。不会有水感,味道很丰富,但是刚刚冲好的时候太热了,喝不下去,但是随着温度的下降,酸味会越来越明显。第一次冲出这个粉坑的时候,我就感觉到在我几乎把咖啡喝完,也就是咖啡已经凉了以后喝进去,过上一段时间,嘴里会有坚果的味道。第一次品尝出那个味道的时候,我觉得很神奇,第二天第三天我依然能品尝出那个味道,所以这就不是一个意外,为什么之前从来没有感觉到呢?咖啡液冷却后,咖啡的味道基本消散,才会出现坚果的味道,我很怀疑那到底是不是滤纸的味道。所以周五把那杯手冲咖啡喝完以后,我把所有器具都洗了,接着我又拿出一包辛鹿的蓝冬挂耳咖啡,按照平时的步骤又冲了一杯。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一跳,都是蓝冬,主体都是那个味道,但是用咖啡豆磨粉的手冲咖啡那个味道的层次要比挂耳丰富很多。喝挂耳咖啡以后我觉得速溶咖啡就像中药。喝过自己用咖啡豆现磨的手冲咖啡以后,挂耳咖啡基本没什么层次可言,那个味道都还在,但是比较呆滞。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手冲咖啡能让咖啡有更多的层次,现在我总算体会到了这一点。同样辛鹿的蓝冬,咖啡豆是4月产的,挂耳咖啡是5月产的。就日期来说都不新鲜了,但是挂咖啡的保质期是24个月,是充氮保存的,理论上是密封的。咖啡豆我大概10月的时候开封。在这之前,我妈硬是把那包咖啡豆塞进一个奶粉罐里,但是却把那个包装划破了,虽然那个奶粉罐密封性很好,但实际上那袋咖啡豆也已经漏气了好长一段时间。在这种情况下,咖啡豆在经过合理的处理后,依然比挂咖啡有更好的表现,这让我有点震惊。那个挂咖啡在嘴里凉了以后,也微微地能感觉到我手冲咖啡之前很困惑的那个坚果味道,这就验证了那个味道不是滤纸的味道,是这个咖啡豆自带的一种属性。手冲的这种方式当口腔放凉了以后,那种味道会蔓延开来,展示出来的出来的量比挂耳咖啡没什么技巧而言的冲泡强烈很多。
只要认真做事,每一条都是不归路。
只要认真做事,每一条都是不归路。
可能俺走了很多路,都是半途而废,没有体验到不归路。
总得体验一下的,哪怕一次。